挑戰飛行技術的極限,乘著滑翔翼翱翔
早在萊特兄弟發明飛機已前人們就已經嘗試許多方法模擬鳥類飛行,甚至能在史料與遊記等紀錄中瞥見古人嘗試飛行的經歷;在前人不斷地試驗與重新設計下,雛形終於在1960年代(主要貢獻者為John W. Dickenson)誕生,繼續精進改良後逐漸變成受歡迎的極限運動項目。



各種滑翔機(Glider)比較
其實滑翔翼也是滑翔機家族的一員,讓我們看看非動力滑翔機(動力滑翔翼與動力滑翔機請見輕型機介紹)的兩位主要成員:懸掛式滑翔機/滑翔翼(本頁面主題)和超級滑翔機/輕型機。

懸掛滑翔機/滑翔翼
可由人腳踏地起飛且結構輕便的飛行器,適合休閒與運動飛行;在動漫和影視作品中使用滑翔翼的代表腳色大概是某日本高中生怪盜和某隻在巴西里約的藍色金剛鸚鵡吧。
-1024x768.webp)
高級滑翔機/翱翔機
性能優越、外型像小型飛機且專為長航程飛行設計的高級無動力飛行器;因通常不會特別歸類於極限運動,在此不說明。
滑翔翼裝備
除了滑翔翼機體本身,還有哪些重要配件/裝備呢?玩滑翔翼又要穿什麼呢?

滑翔翼
由機翼構造和三角框架組成,飛行員透過吊帶吊在框架中控制飛行/滑行方向。
部分滑翔翼的框架有輪子構造協助降落,對初學者來說是很方便的道具,也能減少降落時對框架的損害。

吊帶
連接框架(滑翔翼)與飛行員身軀的構造;在空中滑翔時飛行員身體前傾或平趴,常見吊帶有以下幾種(起飛/降落時詳細操作將於體驗活動說明,雙人另有特殊結構):
- 膝吊式:輕便的吊帶,允許腿部最大限度自由活動,適合訓練與新手使用
- 吊艙型(Pod):除了傳統意義的吊帶構造,還有類似睡袋的構造包覆胸口以下的軀幹,雖然較重但是有最好的舒適度、保暖效果和額外的口袋收納空間
- 繭型:可以想像成腿部開放的吊艙式,操作較為複雜但整體性能優於膝吊式
衣著
- 安全頭盔
- 護目鏡
- 飛行服等有包覆性又防風保暖的衣物
- 有緩衝力的包鞋
其他
- 降落傘:緊急狀況使用,依據吊帶類型不同有不同收納方式
- 儀表:指北針、升降儀(垂直速度)等
- GPS
- 無線電
玩滑翔翼要證照嗎?
大部分的國家都沒有明文規定要證照才能駕駛滑翔機,但許多場地與器材租借單位都慧要求您持有證照才能單飛(雙飛的話乘客不用證照),甚至要有證照才能投保;讓我們來看看各地的認證與重要規定吧:
- 台灣:沒有特別針對飛行員的法律規定(只有針對無動力飛行器場地/業者/器材的規定),也沒有對應的協會處理證照事宜
- 美國:法律上滑翔翼屬於自治運動,並無強制規定;然而,相關業者可能會要求美國懸掛式滑翔和滑翔傘協會(USHPA)的技能評級(共5級,3級才能獨自飛行)
- 澳洲:澳洲民用航空安全局(CASA) 授權澳洲航空運動聯合會(SAFA)處理與管理滑翔翼飛行相關事宜,所有飛行員都必須擁有SAFA的會員資格和認證才能飛行(2-5級,3級才能獨自在限定場地飛行)
- 紐西蘭:紐西蘭民航局(CAA)授權紐西蘭滑翔傘與懸掛滑翔協會(NZHGPA)處理與管理滑翔翼飛行相關事宜,所有飛行員都必須擁有會員資格和認證才能飛行(1-4級,且針對商業類型另有規定)
哪裡可以體驗滑翔翼?
台灣目前沒有任何提供懸掛滑翔機體驗的地點,讓我們看看國外有那些比較知名的體驗地點吧。
亞洲/大洋洲
- 日本:山梨縣忍野(富士山)
- 泰國:清邁和芭提雅地區提供的都是動力懸掛滑翔機而非無動力的
- 紐西蘭:皇后鎮(Coronet Peak)
- 澳洲:昆士蘭
美洲
- 加拿大:維多利亞省Mount 7
- 美國:北卡羅萊納州Kitty Hawk、科羅拉多州戈爾登、夏威夷州等
- 墨西哥:Valle de Bravo
- 巴西:里約熱內盧
歐洲/非洲
- 瑞士:因特拉肯
- 土耳其:Fethiye
- 南非:開普敦等
-1024x683.webp)

滑翔翼限制
多數國家或機構並沒有訂定統一的年齡與體重限制;和其他空中極限運動不同的是,滑翔翼較重視心智成熟與精神健全,所以通常不設年齡上限;體重部分,滑翔機的負重上限通常在100 kg上下。實際限制請聯絡當地機構確認。
安全須知
- 有心肺等相關疾病、超重或孕婦等請勿體驗
- 選擇認證機構與場地體驗
- 記得降落傘!
- 飛行前注意天氣與裝備是否損壞缺漏
- 單飛前務必報名課程並考取證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