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齊全就無比安全的滑翔傘運動
從NASA回收火箭的失意道具變身成熟的極限運動!快來看看能欣賞優美風景又能體驗高空刺激感的滑翔傘吧!如果您覺得跳傘過於刺激、熱氣球又自由度又太低,不妨嘗試滑翔傘運動,悠哉地在天上滑行吧。



滑翔傘裝備
和跳傘運動相關的滑翔傘,到底有那些裝備呢?滑翔傘和跳傘有關係嗎?兩者差別是什麼?讓我們一起認識滑翔傘運動所需的重要裝備(還有要穿什麼參加滑翔傘飛行)吧!

傘翼
滑翔與主要安全裝置,透過操控掛繩與煞車線改變飛行方向與速度;比起跳傘的降落傘,滑翔傘的傘翼設計更注重長時間的穩定飛行。
副傘(救生傘)
在主傘故障時使用;副傘結構和主傘不同,比較注重抗干擾和穩定性,幾乎沒有滑翔功能。



座袋(套袋)
連接降落傘和飛行員的裝置,就像是滑翔傘下的座椅(通常臀部的地方特別厚),有多種樣式:
- 標準:開放式座椅型套袋,雙腿間(分腿式)和腰部有類似安全帶的裝置防止飛行員滑落
- 吊艙式/繭式:除了上半身全部包覆,在飛行過程中能減少更多阻力與保暖,通常由經驗人士使用
- 山地:輕便的分腿式座袋,防護力較弱
- 雙人:用於雙人滑翔傘
頭盔
輕且堅固的安全帽,耳多處不能被覆蓋以免聽不見風聲和地面人員的聲音。
手套
保護手部免於磨傷,不要選有鈎等配件的款式。
護目鏡
初學時不一定要配戴,但配戴隱形眼鏡者最好戴著護目鏡保護眼睛比較安全。
衣裝
- 衣服:建議穿著飛行裝,能夠提供最佳保護
- 鞋子:應穿著有良好緩衝力與防磨的包鞋,在著陸時能更安全
儀錶
- 指北針
- 風速計
- 高度計
- 升降儀:主要顯示垂直速度
滑翔傘流程(簡述)
事前準備
- 檢查場地:通常於坡面上,檢查風向、風速與天氣等是否適合進行滑翔傘運動
- 檢查裝備:檢查裝備是否齊全、是否故障或受損
- 穿戴/擺放裝備:將傘翼在地上整理好並按朝方位(起飛方向)排放,然後穿上座袋並繫好扣好胸袋等安全裝置
起飛
- 再次確認裝備,檢查死周有無障礙
- 準備好後以正確姿勢起跑(就算是雙人的滑翔傘體驗也要根據指示一起跑喔)
- 起跑讓傘翼充氣飛起,直到飛離地面
滑行控制
- (教練)使用掛繩與煞車線,體驗飛行的同時不忘注意周遭狀況(風向、風速、熱氣流等)與儀錶。
下降著陸
- 操控煞車線搭配正確著陸跑姿,安全降落(雙人的滑翔傘體驗根據教練指示行動,不一定會讓體驗者跑)。
滑翔傘要證照嗎?
和跳傘一樣,如果是參加由教練(有對應證照者)帶的體驗活動式不用證照的,獨立飛行/滑行才需要證照。
台灣
台灣的滑翔傘相關營業場所需合法申請業者許可才能經營,而台灣滑翔飛行運動協會(TWHPA)會依據訓練與飛行經驗發放全國性的證照(飛行員等級P1-P5,P3才可獨立飛行;也有教練證、雙人飛行證等),並協助申請國際航空聯合會(FAI,詳細見跳傘介紹) 認可的 IPPI 等級卡(國際性證照)。
其他國家
有些國家就算沒有實質的法律要求,場地或裝備管理/出租機構也會也會實務上要求出示證照;美國滑翔傘由USHPA(美國懸掛式滑翔和滑翔傘協會)管理。
滑翔傘聖地
滑翔傘屬於無動力的超輕型載具,在許多國家都能合法體驗(記得選認證商家和機構);另外,根據天候等狀況飛行傘體驗可能停飛,還請大家出門前再次詢問當地天氣。
台灣
- 屏東:賽嘉
- 南投:埔里
- 花蓮:太魯閣、鳳林鎮等
- 台東:鹿野高台
- 宜蘭:外澳
亞洲
- 日本:富士山、沖繩
- 韓國:單陽
- 泰國:芭提雅
- 印度:Bir-Biling
- 尼泊爾:博卡拉
其他
- 紐西蘭:皇后鎮、瓦納卡
- 美國夏威夷州:歐胡島檀香山、茂宜島
- 法國:夏慕尼(白朗峰)、皮拉沙丘等
- 瑞士:因特拉肯



其他相關體驗
近年來也出現動力滑翔傘,但根據交通部民航局的規範,動力滑翔傘明確納入超輕型載具類別,已經進入動力運動範圍,故不在此介紹。
滑翔傘限制
雖然法律並未明文規定確切年齡或體重等限制,各滑翔傘服務機構還是有自己的規定,報名前還請前往各家網站查詢(體重可能有下限,而通常單人上限介於90-120公斤),疾病部分通常心肺、骨骼/肌肉功能等異常者以及孕婦不建議參加。
安全須知
- 起飛前認真檢查裝備
- 時刻注意環境變化(天氣、風向風速)
- 學習起飛/降落跑姿
- 確認保險內容
- 飛行時注意周遭,遵守空中交通與各國法規
- 選擇合法場所與持證教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