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如冰上賽車,究極雪車競技
關於雪車的起源眾說紛紜,但19世紀末瑞士的聖莫里茨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條雪車比賽滑道,被認為是現代雪車運動的起源,也於1924城為巴黎冬季奧運項目。雪車又稱有舵雪橇,通常承載2或4人,從推動雪車出發到控制雪車方向防止翻覆都需要精巧的配合。



雪車競技與場地
- 冬季奧運:2026年冬季奧運將雪車分為男子雙人、男子四人、女子雙人與女子單人,對應不同種類的雪車
- 場地/賽道:世界上所有的雪車滑道中,只有位於瑞士聖莫里茨的聖莫里茲-塞勒里納滑道完全使用天然冰雪,其他的雪橇滑道都是用金屬和混凝土建造的(比賽前先把雪鋪在混凝土上,再加水形成堅硬平整的冰面賽道)
雪車運動員裝備
- 衣裝:緊身比賽服(有保護力)、手套(不一定有)、專用釘鞋(最初推動雪車蹬地時提供重要支撐)
- 頭盔:使用減震材質與流線型設計
- 護肩、護肘(不一定有)
- 頸托(不一定有):雪車又稱冰上F1,就算沒翻覆撞擊,轉彎時對頸部的傷害也是不容小覷的
雪車重要構造
雪車雖然因其刺激性被稱為冰上賽車,其構造和車輛差異卻非常巨大,並且只依靠重力滑行;以下將介紹雪車的幾項重要構造,可以搭配步驟介紹更清楚了解。

車身
由金屬和玻璃纖維、碳纖維等材質製成,車頭封閉車尾開放,車體呈流線型。
方向把手
早期使用方向盤,現改良為左右各一的把手,由駕駛員拉動以控制前面的滑行鋼刀轉向。
滑行鋼刀
前後各一組;前面的能夠被方向把手帶動轉向,後面的則固定於車身。
推行把手
推行時的施力點,通常有幾個人就有幾組,推行結束後必須折起來(貼在車身上)
煞車
位於車底的鋸齒狀構造,煞車員會在衝過終點線後踩下煞車。
雪車運動的分工
以四人競賽為例,通常小組成員分工如下:駕駛員1名+推車員1-2名+煞車員1名。
起步推動
一開始由全體成員一起推車,然後依照駕駛員-中間人員(4人的話就是推車員)-煞車員的順序,在超出推行距離前進入雪車並收起推車把手。
滑行方向控制
如何控制方向會大大影響比賽時間與安全,除了駕駛員操控把手外,車內的成員在轉彎時身體也要跟著左右傾斜。
通過終點煞車
通過終點線後,煞車員要即時踩下煞車避免雪車失速產生意外。
哪裡可以體驗雪車?
雪車和競技雪橇一樣都是極限運動,體驗一定要選擇有提供指導與監督的場地(部分奧運場地會開放),也不要妄想挑戰運動員等級的賽道。
- 加拿大:惠斯勒滑行中心
- 美國:紐約州寧靜湖村奧林匹克運動中心、猶他州奧林匹克公園
- 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奧林匹克滑動中心
- 挪威:利勒哈默爾奧林匹克雪車和雪橇賽道
- 義大利:塞薩納-帕里奧體育場
運動傷害
前面提到雪車宛如冰上賽車,其高速行駛與多重轉彎的賽道對頭部/頸部是一大考驗,更別提翻車或撞擊時的傷害(甚至有運動員飛出去),其他還有行進時頭盔的多次撞擊、賽道顛頗產生的晃動震動等。許多運動員經過檢查後都發現了腦部損傷與慢性創傷性腦病變。
安全須知
- 體驗時依照規定著裝與佩戴護具
- 選擇有人指導與監督的場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