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稱「蹦極」的高空彈跳到底多刺激?
高空彈跳的前身Land Diving源自於南太平洋萬那杜(Vanuatu)的傳統成年禮儀式,參加者站在高達15–30公尺的木製平台上,腳綁藤蔓跳下以示勇氣與成年象徵,有時甚至會故意撞擊地面(藤蔓會吸收部份衝擊力);現代高空彈跳源自英國牛津大學的危險運動俱樂部:David Kirke和Simon Keeling,以及負責綁「繩」的職業登山家Geoff Tabin從克里夫頓吊橋跳下,完成了第一次現代蹦極,而此後他們又去了美國的金門大橋等橋樑進行高空彈跳,被媒體報導後引爆全球知名度。1986年開始,紐西蘭企業家A.J. Hackett在高空彈跳界活躍,最終設立全球第一個商業性質的高空彈跳據點,開啟高空彈跳體驗潮。



高空彈跳常見類型
高空彈跳根據綁彈跳繩和跳下方式的不同,基本上分為以下三種(通常高空彈跳場地三種方式都會提供,但建議事先確認):
- 綁腰:背對著後躍而下,是最新手友善的類型,裝備最有效分散衝擊力
- 綁胸:正面朝前看著地面/水面跳下,比綁腰更刺激
- 綁背:最刺激的跳法,雖然也是正面躍下但需要一點技巧才能跳得好



高空彈跳器材/裝備
在台灣,根據教育部體育署之規定,高空彈跳器具在活動前皆須取得歐洲標準化委員會(CE)、國際登山和攀岩聯合會(UIAA)、美國國家消防協會(NFPA)認證或取得國家標準驗證等公正單位之驗證標章,此外也須事前檢查與定時更新維護器材。
高空彈跳繩
必須能夠吸收墜落的衝擊力,通常由天然或合成橡膠所製成,可確保多次拉伸仍具備伸展性。
坐式吊帶
重要的安全裝置,無論哪種類型都要配戴,涵蓋腰部到大腿跟的範圍。
胸帶/腳帶
綁胸和綁背的第二個安全裝置都是胸帶,也是和抱枕、彈跳繩相連的地方;綁腳的跳法是用腳帶與繩相連(綁不綁胸帶皆可),通常不會有抱枕
扣環
連接兩個裝備的重要裝置,必須通過各項安全標準。
抱枕
通常在綁腰綁胸跳法的繩索上看到(綁腰綁胸不一定有/有些綁腳跳法也有),作用除了讓體驗者抱著減緩不安,也能包覆繩索端的扣環。
確保裝置
額外安全裝置如扁帶和多餘繩索,不一定會有。
高空彈跳限制
根據身體狀況與各國法規,有些人/狀況可能無法體驗高空彈跳:
- 台灣年齡限制:未滿15歲者不得參加,15歲以上至未滿20歲者,應經法定代理人同意,超過50歲者應有醫生證明
- 台灣體重限制:40公斤以下及120公斤以上人員不得參加
- 疾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懷孕、氣喘、飲酒、藥物使用、癲癇、頸部傷害、背部傷害、脊椎傷害、裝設義肢、神經系統疾病、高度近視及曾發生視網膜出血等狀況者不得參加
哪裡可以高空彈跳?
為您介紹幾處合法的高空彈跳地點/聖地與它們的高度。
台灣
目前台灣已知只有桃園市復興區的復興橋 (35m)與巴陵橋(43m)能夠合法進行高空彈跳,請不要前往非法執業場所!
紐西蘭
商業化高空彈跳的起源地!
- 南島皇后鎮:卡瓦勞橋-43m(商業高空彈跳始祖)、納維斯峽谷-134m(Nevis)、山頂峭壁-47m(Ledge)
- 北島:奧克蘭大橋-40m、奧克蘭天空樹-192m、陶波-47m(Taupo)
100公尺以下
- 澳洲:凱恩斯Skypark-50m
- 新加坡:聖淘沙Skypark-47m
- 泰國:芭達雅Skanook Park-60m、清邁X-Centre-50m
100-200公尺
- 尚比亞:維多利亞瀑布大橋-111m
- 瑞士:Nicouc大橋-190m
200-300公尺
- 瑞士:韋爾札斯卡大壩-190m(007黃金眼)
- 南非:布勞克朗大橋-216m
- 澳門:旅遊塔-233m
- 美國:科羅拉多州皇家峽谷大橋-291m

安全須知
- 選擇合法高空彈跳場所
- 嚴格檢查裝備
- 確認符合年齡體重限制且沒有相關疾病
- 不要勉強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