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身冰上精靈,溜冰的美與速度
考古學家在芬蘭等地的史前遺址中發現了用骨頭(馬或牛的腿骨)製成的滑冰工具;這些骨片被綁在鞋底成為骨冰鞋,推測是最早用於穿越冰面的工具。到了中世紀,歐洲開始流行滑冰,並且在荷蘭發明了有金屬冰刀的溜冰鞋;此後溜冰鞋設計逐漸進化,並且衍生了多樣滑冰項目和特殊冰鞋:競速滑冰、花式滑冰與冰上曲棍球。順戴一提,在夏季滑冰的需求也導致滑輪/直排輪/旱冰的誕生。



各式各樣的滑冰項目
除了大家喜歡欣賞的花式滑冰,其實還有競速滑冰來有冰上曲棍球兩項比較激烈的項目喔。

競速滑冰(Speed Skating)
起源於17的荷蘭,並在1924年進軍冬季奧運;為了高速滑行,冰刀長度最長(會超出鞋底範圍)。

花式滑冰(Figure Skating)
起源於19世紀的英國,甚至在1908年成為奧運項目(但比賽在其他項目的社個月後進行,後於1924成為冬季奧運項目);注重姿勢技術(知名的旋轉與跳躍動作)與韻律,冰刀也為了某些動作而設計了特殊構造。

冰上曲棍球(Ice Hockey)
早在中世紀時英國就有類似曲棍球的草地遊戲,16世紀的荷蘭也有類似冰上曲棍球的遊戲Kolf;到了近代,擁有漫長冬季的加拿大人改良當地冰上運動並制定比賽規則,成功完善這項運動,並在NHL(國家冰上曲棍球聯盟)的推動下席捲美加地區與歐洲。冰上曲棍球冰鞋為了能迅速轉向移動,冰刀長度不超過鞋底範圍且通常冰刀前後做圓角處理,鞋體也有更多緩衝保護材質(守門員另有專用冰鞋)。

休閒滑冰
就算不進行競技,滑冰也是很好的運動;選擇何種滑冰鞋全憑自身喜好和需求,但也有人建議穿著花滑冰鞋(底盤低冰刀長所以比較穩)會比穿冰上曲棍球鞋好。
溜冰裝備
和滑雪相比之下,滑冰的裝備單純許多,體驗成本也通常比較低。

溜冰鞋
- 鞋體:包鞋款式(通常有鞋帶,也有些會用魔鬼氈或扣帶),裡面要穿襪子;使用完畢要鬆開鞋帶或拆開鞋墊放在乾燥通風處避免發臭發霉
- 冰刀:使用後記得擦乾,可以購買冰刀保護套(回家記得拆掉然後把鞋子放在乾燥處);若是冰刀磨損需要像菜刀一樣重新打磨直到需要汰換

護具
包含頭盔、護膝、護肘、護手/護腕/護掌等;護手的掌心處通常會有一塊突起硬塑膠,無論是煞車輔助或是跌倒時都能保護手部(特別建議初學者配戴)。

衣著
無論是室內或室外溜冰場溫度都是非常低的,因此穿著方便活動的長袖長褲與保暖衣物是最佳選擇,還能在摔倒時多層保護。
熱門溜冰場所
比起滑雪,熱帶國家也更容易在室內擁有寒冷的溜冰體驗。
台灣
- 台北:小巨蛋、極光冰場、中國信託戶外公益滑冰場(非全年開放)
- 新北:土城國民運動中心
- 桃園:滑冰運動世界
- 台南:追風冰上世界
溜冰打卡好去處
溫帶與寒帶國家除了室內也通常都有真正的室外溜冰場,讓我們看看有那些知名打卡景點吧!
- 美國:紐約市洛克斐勒中心滑冰場、紐約市中央公園
- 加拿大:班夫國家公園-路易斯湖
- 荷蘭: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廣場溜冰場
- 奧地利:維也納市政廳溜冰場
- 法國:巴黎大皇宮溜冰場
- 英國:倫敦海德公園冬季仙境溜冰場
- 俄羅斯:莫斯科紅場溜冰場
- 中國:哈爾濱冰雪大世界




溜冰場禮儀
雖然溜冰算不上極限運動,但為了讓所有人都能在小小的冰面上安全享受溜冰,有許多建議遵守的事項:
- 盡量靠邊向前滑
- 新手和慢速者在外圈(外圈也通常有欄杆扶手)
- 不要隨意在冰面上競速或推擠
- 隨時注意「交通」,前方有人跌倒時觀察四周減速或向左右偏移
- 不要鑿冰,如果冰場出現坑洞要提醒其他人和工作人員
安全須知
- 遵守溜冰場禮儀
- 適當穿著
- 冰鞋脫下後收好以免傷到人
- 隨時注意周遭滑冰者,跌倒盡快站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