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百年歷史的水上競技!划船到底有什麼魅力?

人類自古以來,無論是交通、貿易還是戰爭(如人力划動的槳帆船)都曾用划船進行,而隨著各地划船競技的出現,划船最後終於在1900年進軍巴黎奧運;順帶一提,划船運動與划獨木舟/皮划艇的差別是划船運動的槳會固定在船上

水上運動-划船-主題
雙人雙槳
划船裝飾划船裝飾

划船競艇裝備-以奧運為例

在多數國際競賽中,比賽船隻根據人數可以分成單人/雙人/四人/八人,而每個多人船隻又可以依據單槳或雙槳進行細分;另外,划船和泛舟的明顯差異是由於划船的水域相對安全且競賽追求四肢靈活,基本上是不會戴安全帽或穿救生衣的(雖然在比賽中通常不會穿救生衣,但安全船會備有救生設備)。

水上運動-划船-八人單槳艇
八人單槳艇

船隻

  • 單人雙槳艇(Single scull)

  • 雙人雙槳艇(Double scull)

  • 雙人單槳艇(Pair)

  • 四人雙槳艇(Quadruple Scull)

  • 四人單槳艇(Four)

  • 八人單槳艇(Eight)

另外,船隻必須符合國際划船總會(FISA)規定的最小重量,且以上人數不含舵手。

水上運動-划船-單槳
(四人)單槳

分為雙槳(SCULL)和單槳(SWEEP),通常長度會根據船隻的類型以及選手的需求進行調整,但大多數比賽槳的長度在 2.4 米到 3.0 米之間,且槳葉形狀必須符合國際划船總會的標準

水上運動-划船-衣著

衣著

  • 衣裝:比賽時必須穿著劃船專用競技服,通常為輕便的緊身衣(連身或兩件事都有),服裝必須符合國際划船總會的規定
  • 划船鞋:這些鞋子被固定鎖在在船的踏板上,有時還有綁帶來幫助選手固定足部,才能將所有力量用於用槳划船
  • 手套:非必要,選手依照需求配戴

西式划船的差別

和划龍舟、泛舟等項目不同,奧運等國際划船賽事都是使用背向式划船前進,並且需要遵照河道方向前進(團體賽方向可由舵手控制,詳細請參考下方說明)。

划船競賽分類

通常國際划船競賽會根據性別/體重/人數/使否有舵手等進行賽事分類分級。以下是2024巴黎奧運的划船項目:

  • 男女單人雙槳
  • 男女雙人單槳無舵手
  • 男女雙人雙槳
  • 輕量級男女雙人雙槳(輕量級賽事將於2028洛杉磯奧運被排除)
  • 男女四人單槳無舵手
  • 男女四人雙槳
  • 男女八人單槳有舵手

競賽距離

2024巴黎奧運划船項目無論性別距離都是2000公尺,而2028洛杉磯奧運由於長灘海洋體育場的限制將改成1500公尺。

體重限制

奧運賽事中,只有輕量級項目有體重限制;輕量級項目將於2028洛杉磯奧運中剔除,由海岸賽艇(即海岸划船Costal Rowing)取代之。

  • 男性:團體內所有選手平均70公斤,每位選手不超過72.5公斤
  • 女性:團體內所有選手平均57公斤,每位選手不超過59公斤

舵手(Coxswain)是什麼?

在西式划船差別中我們提及了河道的限制,而舵手就是在船尾(以行進方向為前方來看)負責控制船隻方向的人;舵手沒有性別或體重限制,一個好的舵手可以左右比賽的結果,畢竟划到別人水道輕則處罰重則取消資格啊!

水上運動-划船-舵手

悠久的划船競技

最早的西方划船競技行為據說可以追溯至14世紀威尼斯的貢多拉船夫,而隨時代改變,各地出現了不同的划船競賽,其中又以歷史悠久的賽龍舟與英美各自的名校划船對抗作為代表。

水上運動-划船-划龍舟
龍舟競賽

端午划龍舟/賽龍舟

大家耳熟能詳的屈原端午傳說之一(用龍舟驅趕魚群防止屈原身軀被啃食),但早在楚國就有賽龍舟相關的青銅器藝術;至於台灣賽龍舟起源,有研究指出應起自於清領時期福建地區將文化傳入台灣,並且當時還有祈雨的作用。

水上運動-划船-泰晤士河
泰晤士河

牛津劍橋划船比賽(The Boat Race)

是歷史最悠久的校際划船競賽(八人有舵手),從1829年(女子組1927)開始每年3-4月在倫敦泰晤士河上舉行且有電視台轉播,吸引各地民眾觀戰。目前為止無論男女項目的奪冠次數都以劍橋大學占優。

哈佛耶魯划船比賽(The Harvard–Yale Regatta)

哈佛和耶魯除了學術也一直是體育方面的最大競爭對手,其中賽艇甚至比美式足球早20年以上出現,也是美國史上第一場校際比賽!兩校從1852年開始每年都會在康乃狄克州的泰晤士河上進行,賽制和牛津劍橋相同。

安全須知

  • 確認裝備齊全符合規定
  • 認真學習技術
  • 游泳與自救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