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大自然的溯溪冒險
溯溪和攀岩一樣,也是從登山活動衍伸而出的運動,需要運用各種技能逆流而上,克服各種地形直到溪流的源頭再下山,而台灣和日本是溯溪最盛行的地區。
溯溪源於阿爾卑斯山的冰河攀登,成為正式運動則在傳入日本(沢登り Sawanobori 即沿著溪谷攀登)後;台灣於1970年代開始引進日本的溯溪技術,後經由專業人士持續倡導下,逐漸演變成熱門戶外運動,而多樣的溪谷地形也提升了溯溪的人氣。


溯溪基礎裝備
溯溪三寶:溯溪鞋、岩盔、救生衣;溯溪並不只是在溪谷間散步那麼簡單,我們得穿過水域與濕滑崎嶇的地形,一不小心就會滑倒受傷,所以大家務必要準備好正確的裝備。

溯溪鞋
為了應對多樣地形與水中泥沙等,溯溪鞋具有多項功能
- 排水/防水與排沙:透氣網狀布料與簍空的鞋底能夠幫助排水和排出泥沙,同時減少在水中行走的阻力
- 防滑/支撐:溪谷中岩石大小形狀不一且濕滑,鞋底必須提供良好抓地力(特殊構造與紋理)
- 包覆耐磨:水中砂石和斷枝都有可能劃傷皮膚,布料除了排水還要能防割傷
- 其他:鞋尖加固防撞、無鞋帶或使用鞋帶扣防止鈎到東西

攀岩裝備
大部分初階體驗團並不會前往到需要攀岩的溪谷,但進階溯溪需要攀爬瀑布等高聳地形的環節(詳情可以參考攀岩頁面,在此僅列出常見裝備)
- 繩索:要搭配繩結技術使用(普魯士結、雙套結等,由課程講師詳細教學);若是不吸水且浮於水面則為浮水繩,是溯溪必備繩索之一
- 安全吊帶
- 鈎環
- 扁帶
- 下降器:用於岩壁瀑布垂直下降的扣環裝置

衣著
關於溯溪衣著有幾項重點
- 長袖長褲包覆保護效果最佳
- 緊身排汗快乾
- 防寒衣:依照狀況選擇款式,注意不要失去四肢靈活
- 潛水衣:若要進入冰冷水域建議穿著,材質為了保暖較不透氣

岩盔
在山谷中要注意落石天然物掉落,同時容易滑倒的環境也需要加強保護頭部(有些還能加裝頭燈和鏡頭);購買岩盔時要選擇有合格認證的產品,不要僅使用普通的安全帽代替。

救生衣/浮具
救生衣(或者有浮力的保暖背心)既可以在泳渡時輔助也可以保暖保護身軀,但同時會造成一定行動不便,所以有些人會依據水流狀況與自身游泳技術等決定是否暫時脫掉。

其他
- 護具:常見的有護膝、護肘和手套(可能會造成不便,但通常建議配戴)
- 防水包、防水手機袋
- 食物與水
- 地圖
- 照明工具
- 急救包
熱門溯溪景點
台灣和日本是溯溪王國,讓我們看看有哪些熱門溯溪選擇吧!
台灣
西部
- 新北老梅溪、中坑溪
- 新竹梅花溪
- 苗栗 風美溪
- 高雄至情谷
- 屏東牛角灣溪、七孔瀑布
東部
- 宜蘭金岳瀑布、那山那谷
- 花蓮翡翠谷、三棧溪/黃金峽谷(小太魯閣)
- 台東桑樹溪、栗松野溪溫泉
日本
- 東京都奧多摩
- 愛媛縣滑床溪谷
- 新潟縣清津峽
- 香川縣小豆島寒霞溪
- 埼玉縣稚父長瀞
- 青森縣奧入瀨溪

安全須知
溯溪是熱門戶外運動,但不小心安全的話很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意外。
- 檢查裝備:檢查裝備有無認證與裝備是否齊全
- 學習基本知識:如何踩踏岩石、如何判斷水流、繩結知識等
- 游泳與自救技能
- 溯溪前確保體力充足
- 不要獨自溯溪:若是遇到意外沒人可以幫您求救
- 出門前查看天氣:在惡劣天氣下溯溪讓自己遇難甚至連累救難人員是愚蠢且不可饒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