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海上最酷炫的仔,體驗衝浪文化!
羨慕沙灘上提著浪板滑入水中、然後在遠方躍上浪頭的衝浪好手嗎?衝浪手的技巧不只讓自己能夠征服海浪,也給其他人無與倫比的視覺衝擊,是多麼令人著迷的運動啊!



衝浪的起源
一般認為衝浪起源於玻里尼西亞群島,並有多位探險家觀察到衝浪的行為;現代衝浪的推廣要歸功於夏威夷傳奇人物兼奧運百米自由式金牌得主杜克·卡哈納莫庫 (Duke Kahanamoku) :20世紀初奪得金牌後他四處遊走並大力推廣衝浪運動,讓美國本土和澳洲等地接觸衝浪文化,而同一時期衝浪板也從原本沉重的木材質改良,變成使用更輕複合材料製成的空心衝浪板(還有「鰭」的發明)。
到了60、70年代,不僅在澳洲舉辦了第一屆世界衝浪錦標賽,衝浪更是成為當代文化,例如60年代加州衝浪文化熱潮涵蓋了電視、電影、廣告、時尚等多種媒體,誕生全新的海灘文化。自此之後衝浪的熱門程度逐漸擴大,新浪板發明、職業賽事和巡迴賽相繼出現,直到2020東京奧運宣布衝浪正式成為奧運項目。
衝浪初學者要注意的事
衝浪要衝得好,基礎一定要學好;許多人學衝浪的時候都過於心急也沒有做作業,導致學習時產生心理落差最後失去興趣。我們整理幾項初學者應該要注意的事情,希望能幫助各位做出正確的選擇!
選對與認識衝浪板
看見那些酷炫的衝浪板了嗎?先別急!初學者應該選擇適合自己身高的長、厚、大的練習板,才能夠提供足夠的穩定性。
選對場地
並不是所有的海灘都適合初學者衝浪;初學者衝浪應該選擇沙質的海灘才不會在落水時因撞到礁石受傷,同時風浪最好平穩且水流速度慢。
判斷海浪與風向
或許對初學者是抽象的概念,但學會判斷海浪(海流)和風向可以讓您擁有美好的衝浪體驗,同時增加衝浪安全(例如避開離岸流)。
從基礎開始多練習
尋找衝浪板重心、沙灘姿勢練習、滑水練習、練習站立等都是重要的基礎,學會基礎才能學習更高階的動作,最後在浪花中自由馳騁!
各式各樣的衝浪板
衝浪板有各式各樣的長度和外型,在此將簡單說明各材質差異與展示常見的板型(長度用英尺 ’ 英寸 “)。
- 軟板:成本低且提供浮力和穩定性,適合初學者;缺點是比較不耐用
- 木頭:環保,如果好好保養甚至可以終身使用,額外的重量有助於應對大浪;缺點是又重又貴
- 聚氨酯:較便宜好維修又,環氧樹脂板重一點(應對大浪)且靈活;缺點是容易損壞且重量不適合初學者
- 環氧樹脂:環保耐用比聚氨酯輕,但價格較高(尤其是手工板)、面對大浪比較不穩

長板
- 長度:約9’以上
- 特色:長板適合所有水平的衝浪者,它容易用手划水前行也是最穩定的板型,能夠持久地在浪上馳騁
玩樂板
- 長度:約6.5′-9′
- 特色:長度介於短板和長板之間,兼具兩種設計的優點,也就是穩定靈活兼具,學習短板前不妨先嘗試玩樂板吧
短板
- 長度:約5′-7′
- 特色:如果你想完成酷炫的衝浪特技,體積小巧的短板能夠靈活地轉彎移動,但同時不穩定的特性也讓學習難度增加
魚板
- 長度:約5′-6’6″
- 特色:因其形狀似魚的缺口尾部而得名,長度通常與短板差不多但更穩定,能夠在海浪慢且小時抓住更多浪
槍板
- 長度:約7′-11.5′
- 特色:專為巨大強勁的海浪設計,頭和尾是尖的;用槍板衝浪會因為小失誤造成嚴重傷害,且又厚又重難以划行,因此只適合專業/進階衝浪者
衝浪板重要構造-尾鰭/板舵
衝浪板尾鰭有多項功能(依照尾鰭結構不同效果也有所變化):
- 加強穩定性(有中心鰭的效果最好)
- 提升滑行時速度與浮力
- 加強轉彎轉向控制

單尾鰭
長板的常見配備,對於增加轉向控制有限(不適合急轉彎)但非常適合增加直線高速衝浪的穩定性。
雙尾鰭
雙尾鰭通常用在魚板上提高速度和靈活度,橫向移動也較容易。
2+1
結合單鰭平順與雙鰭的靈活(但各自效果會稍微弱化),適合搭配中長板身的浪板。
三尾鰭
最常見的尾鰭,能夠同時提高穩定性、操縱性等,適合短板且能應對各種浪。
四尾鰭
四尾鰭可以快速轉向,也因數量多比雙尾鰭更穩定更能抓浪。
五尾鰭
五尾鰭實際上不是叫人把五個尾鰭全部裝上去(通常這樣做只會增加過多阻力),而是依照特殊衝浪需求排放不對稱尾鰭。
衝浪裝備
衝浪可不是只有衝浪板一項裝備喔!腳繩(超級超級超級無敵重要的保命裝備)和正確的衝浪裝(防曬防護)才能讓我們安全衝浪!

腳繩
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保命道具!腳繩會把你和衝浪板綁在一起,這樣落水的時候你就可以快速沿著繩子找到你的板子,你的板子也不會飄走影響/撞到其他人。

衝浪裝
衝浪的時候不僅要曬太陽,身體也會和衝浪板摩擦,所以我們建議您穿著以下服裝:
- 防磨衣褲/水母衣褲:重點為防曬與保護皮膚(如果怕大腿磨破的褲子部分選即膝長度剛剛好),使用貼身不吸水材質;另外,由於它們不像泳衣有胸墊,建議裡面要穿泳衣或比基尼保護胸部
- 防寒衣:冬季或在冰冷海域時穿著能有效保暖,款是要貼身才能達到最佳效果;裡面自由決定要不要穿防磨衣(泳衣等還是要穿喔)

板蠟
上蠟能夠增加板面摩擦力,讓我們在執行如起身站立等大動作時不會在板子滑倒摔落(詳細打蠟教學在自備衝浪板的進階課程才會教喔)。

其他
- 油性環境友善防曬油/防曬膏
- 隱形眼鏡/有度數蛙鏡:近視者請不要戴眼鏡衝浪,一定會不見
- 防滑鞋/膠鞋(非必要,但課程會提供)
- 防滑墊(非必要,但課程會提供)
風箏衝浪(Kitesurfing)
風箏衝浪結合了滑翔傘、衝浪、帆船、滑板滑雪和滑水等運動,是近年流行的衝浪運動變體,更於2024巴黎奧運成為項目之一。

原理
將充氣風箏以五條強勁的風箏線(也有兩或四條的)連接到手上的操縱桿,然後透過操縱桿控制風箏的上下左右和轉向,結合腳下的浪板就可以在水面上划行甚至跳離水面。
風箏衝浪裝備/構造
- 衝浪板
- 充氣風箏:掉落後會漂在水面上,內有充氣式支架
- 風箏線:強勁不吸水也不易延展,目前以五線為主流
- 操縱桿:除了操縱系統也有緊急是放風箏的機制
- 掛鈎衣:使風箏能夠輕鬆帶動身軀的裝備;有包覆胸以下臀以上軀幹的全包覆式,也有只包覆臀部的坐式(少數)
危險性
如果沒有控制好風箏可能會被風箏拖離水面產生危險,風箏也可能因為風箏線勾住桅杆或其他風箏線而造成事故(實際上真的有人因風箏衝浪事故而亡),一定要注意周遭環境與安全。
衝浪浪點種類
常見浪點的大致分為三種:
- 沙灘浪(Beach Breaks):海浪拍打在沙底,而沙底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化,使每次衝浪的浪和體驗都獨一無二
- 礁岩浪(Reef Breaks):當海浪遇到水面下的岩石或珊瑚礁時會以特定方式變化,但要注意通常礁石周圍的水很淺,很容易跌倒受傷不適合新手
- 定點浪(Point Breaks):最受歡迎的浪點之一,穩定的長浪適合各種程度的衝浪者
那些衝浪勝地
我們將為您介紹世界各地知名的衝浪勝地!無論是四面環海的台灣、衝浪文化代表的加利福尼亞州或是現代衝浪起源聖地的夏威夷州,都有各式各樣的浪等您挑戰!
台灣
北部
- 新北:白沙灣、中角灣、福隆海灘
- 宜蘭:烏石港、外澳、雙獅、蜜月灣、臭水、蘇澳無尾港
東部
- 台東:金樽、東河、都蘭、都歷、宜灣、成功、長濱八仙洞
- 花蓮:北濱、磯崎
南部
- 屏東:墾丁佳樂水、墾丁南灣、九棚、射寮
- 高雄:旗津
- 台南:漁光島
- 澎湖:山水
西部
- 苗栗:竹南假日之森、外埔
- 台中:清水松柏港
日本
- 千葉:一宮(九十九里濱/志田下海灘)
- 神奈川:江之島、鎌倉(由比濱海灘)
- 宮崎:小倉濱海灘、日南海岸
- 沖繩:前田、宮古島、石垣島、自殺島
- 其他:靜岡白濱海灘、和歌山磯之浦

東南亞
- 菲律賓:錫亞高島
- 印尼:峇里島、龍目島、G-Land
- 泰國:普吉島
- 馬來西亞:珍拉丁灣、登嘉樓、刁曼島

美國
- 夏威夷州:歐胡島(檀香山/威基基海灘等)、茂宜島、可愛島(考愛島/考艾島)
- 加州:洛杉磯(馬里布海灘、威尼斯海灘等)、聖塔克魯茲、聖地牙哥、橘郡(亨廷頓海灘、聖克萊門特等)
- 佛羅里達州:邁阿密、可可海灘、新麥士那海灘/比奇
- 其他:紐約州長島、紐澤西州阿斯伯里公園海灘、維吉尼亞洲維吉尼亞海灘、北卡羅萊納州賴茨維爾海灘/比奇、南卡羅萊納州富麗海灘

澳洲
- 新南威爾士:邦代海灘、曼利海灘
- 維多利亞:貝爾斯海灘
- 西澳洲:瑪格麗特河、珀斯
- 昆士蘭:黃金海岸(衝浪者天堂、鯛魚岩等)、陽光海岸

其他
- 南非:開普敦、德班
- 摩洛哥:Taghazout
- 智利:皮奇萊穆
- 愛爾蘭:班多倫
- 法國:大溪地島、奧斯戈爾、昂格萊特、比亞希茲
- 葡萄牙:納扎雷、埃里賽拉(Ericeira)、卡拉帕泰拉
- 西班牙:蒙達卡
危險的海流-沿岸流和離岸流
- 沿岸流:沿著岸邊,因為和海岸平行向著離岸流飄動,不注意就會被帶入離岸流
- 離岸流:顧名思義是往海面而不是岸上的水流,不會因拍打岸邊形成浪花;當您發現自己被困在離岸流時切記勿驚慌,應往海岸平行方向划動/游動逃出離岸流

衝浪禮儀
和其他運動有明確場域和賽道不同,衝浪利用海洋和海當做為運動場所,也因此誕生了特殊的禮儀
- 近浪頭者得浪權
- 一人一浪不搶浪
- 不要在正在衝浪者附近划水嘗試搶浪
- 不要在別人的浪裡划水:除了不尊重人也很容易發生危險
- 不要丟衝浪板,腳繩要繫好
- 要溝通:衝浪溝通術語與手勢會在我們的課程中教學喔
- 輪流衝浪、分享海浪
- 尊重其他衝浪者也尊重環境
安全須知
看了這麼多,下水前別忘了安全須知喔!
- 下水前暖身運動:預防抽筋和運動傷害
- 注意防曬補水
- 認真學習基本,安全第一
- 游泳自救技能:特別注意沿岸流和離岸流
- 腳繩繫好: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安全措施
- 遵守衝浪禮儀
- 謹慎選擇海域:選擇適合自己等級的浪點,最好有救生員
- 注意天氣:在惡劣天氣下衝浪讓自己遇難甚至連累救難人員是愚蠢且不可饒恕的
